自舉懸浮驅動電源大大簡化了驅動電源設計,只用一路電源即可以完成上下橋臂兩個功率開關器件的驅動電路的抗干擾技術。
一、電平箝位
自舉驅動電路不能產生負偏壓,如果用于驅動橋式電路,在半橋電感負載電路下運行,處于關斷狀態下的IGBT由于其反并聯二極管的恢復過程,將承受集電極-發射極間電壓的急劇上升。此靜態的du/dt通常比IGBT關斷時的上升率高。由于電容密勒效應的影響,此du/di在集電極-柵極間電容內產生電流,流向柵極驅動電路。如圖1-1所示。雖然在關斷狀態下柵極電壓UGE為零,由于柵極電路的阻抗(柵極限流電阻RG、引線電感LG),該漏電流使UGE增加,趨向于UGE(th)。最惡劣的情況是使該電壓達閥值電壓,該IGBT將被開通,導致橋臂短路。驅動電路輸出阻抗不夠小,沿柵極的灌入電流會在驅動電壓上加上比較嚴重的毛刺干擾。
針對自舉電路的不足,在實際應用中需對輸出驅動電流進行改進,其改進方法是在柵極限流電阻上反并聯一個二極管,但此方法在大功率下效果不太明顯。對于大功率IGBT,可采用圖2-2所示的電路,在關斷期間將柵極驅動電平箝位到零電平。在橋臂上管開通期間,驅動信號使VT1導通、VT2截止。上管關斷期間,VT1截止,VT2基極呈高電平而導通,將上管柵極電位拉到低電平(三極管的飽和壓降)。這樣,由于電容密勒效益產生的電流從VT2中流過,柵極驅動波形上的毛刺可以大大減小。下管同理。
二、負壓驅動電路
在大功率IGBT驅動電路設計而中,各路驅動電源獨立,集成驅動電流一般都有產生負壓的功能,在IGBT關斷期間在柵極上施加負電壓,一般為-5V。其作用也是為了增強IGBT關斷的可靠性,防止由于電容密勒效益而造成IGBT誤導通。自舉電路無這一功能,但可以通過加幾個無源器件來實現負壓的功能,如圖3-3所示。在上下管驅動電路中均加上由C5和C6以及5V穩壓管ZD1和ZD2組成的負壓電路,其工作原理為:電源電壓VCC為20V,在上電期間,電源通過R1給C6充電,C6上保持5V的電源。在下橋驅動光耦工作時, 下橋驅動光耦引腳5輸出20V高電平,這時加在下管S2柵極上的電壓為20V-5V=15V,IGBT正常導通。當下橋驅動光耦不工作時,下橋驅動光耦引腳5輸出0V,此時S2柵極上的電壓為-5V,從而實現關斷時所需的負壓。對于上管S1,在上橋驅動光耦工作時,上橋驅動光耦引腳5輸出20V電壓,加在S1柵極上的電壓為15V。在上橋驅動光耦不工作時,上橋驅動光耦引腳5端輸出為0V,S1柵極電壓為-5V。由于IGBT為電壓型驅動器件,所以負壓電容C5和C6上的電壓波動較小,維持在5V,自舉電容上的電壓也維持在20V左右,只在下管S2導通的瞬間有一個短暫的充電過程。IGBT的導通壓降一般小于3V,負壓電容C5的充電在S2導通時完成。對于C5、C6的選擇,要求其容量大于IGBT柵極輸入寄生電容Ciss。自舉電容充電電路中的二極管VD1必需是快恢復二極管,應留有足夠的電流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