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鋁制作方法:
將鹽酸、水按一定比例投加于一定量鋁灰中,在一定溫度下充分反應,并經過若干小時熟化后.放出上層液體即得聚合氯化鋁液體產品。鋁反應為放熱反應,如果控制好反應條件如鹽酸濃度和量,水量及投加速度和順序,就可以充分利用鋁反應放出的熱量,使反應降低對外加熱量的依賴度,甚至不需外加熱源而通過自熱進行反應,控制其鹽基度
至合格。該法具有反應速度快,投資設備少,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產品鹽基度和氧化鋁含量較高,因而該法在國內被普遍采用。但此工藝對設備腐蝕較嚴重,生產出的產品雜質較多,特別是重金屬含量容易超標,產品質量不穩定。阮復昌等?利用電解鋁粉、分析純鹽酸為原料,在實驗室制備出了超純的聚合氯化鋁,據稱可用于實驗室制備聚合氯化鋁標準溶液。
1、堿溶法
先將鋁灰與氫氧化鈉反應得到鋁酸鈉溶液,再用鹽酸調pH值,制得聚合氯化鋁溶液。這種方法的制得的產品外觀較好,水不溶物較少,但氯化鈉含量高,原材料消耗高,溶液氧化鋁含量低,工業化生產成本較大
2、中和法
該法是先用鹽酸和氫氧化鈉與鋁灰反應.分別制得氯化鋁和鋁酸鈉,再把兩種溶液混合中和.即制得聚合氯化鋁液體。用此方法生產出的產品不溶物雜質較少,但成本較高。劉春濤等l2 先用鹽酸與鋁箔反應,再把得到的氯化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氨水調節pH值至6~6.5.得到氫氧化鋁后.再把另一部分氯化鋁加入到氫氧化鋁中使其反應.得到聚合氯化鋁液體產品,干燥后得到固體產品,據稱產品的鋁含量和鹽基度等指標都很高。
3、 原電池法
該工藝是鋁灰酸溶一步法的改進工藝,根據電化學原理.金屬鋁與鹽酸反應可組成原電池,在圓桶形反應室的底部置人用銅或不銹鋼等制成的金屬篩網作為陰極,倒人的鋁屑作為陽極,加入鹽酸進行反應,最終制得PAC。該工藝可利用反應中產生的氣泡上浮作用使溶液定向運動,取代機械攪拌,大大節約能耗
聚合氯化鋁作用
聚(合)氯化鋁分子式如下:[AL2(OH)nCL6-n](n為1-5.m≤10) 鹽基度:B=n/6×100%,其絮凝作用表現如下:
a、水中膠體物質的強烈電中和作用。
b、水解產物對水中懸浮物的優良架橋吸附作用。
c、對溶解性物質的選擇性吸附作用。 聚(合)氯化鋁在水中主要形態為[AL13O4(OH)24]7+
聚合氯化鋁性能
a、凈化后的水質優于硫酸鋁絮凝劑,凈水成本與之相比低15-30%。
b、絮凝體形成快、沉降速度快,比硫酸鋁等傳統產品處理能力大。
c、消耗水中堿度低于各種無機絮凝劑,因而可不投或少投堿劑。
d、適應的源水PH5.0-9.0范圍均可凝聚。
e、腐蝕性小,操作條件好。
f、溶解性優于硫酸鋁。
g、處理水中鹽分增加少,有利于離子交換處理和高純制水。
h、對源水溫度的適應性優于硫酸鋁等無機絮凝劑。
聚(合)氯化鋁在水中主要形態為AL13O4(OH)247+
a、凈化后的水質優于硫酸鋁混凝劑,凈水成本與之相比低15-30%。
b、絮凝體形成快、沉降速度快,比硫酸鋁等傳統產品處理能力大。
c、消耗水中堿度低于各種無機混凝劑,因而可不投或少投堿劑。
d、適應的源水PH5.0-9.0范圍均可凝聚。
e、腐蝕性小,操作條件好。
f、溶解性優于硫酸鋁。
g、處理水中鹽分增加少,有利于離子交換處理和高純制水。
h、對源水溫度的適應性優于硫酸鋁等無機混凝劑。
a、液體聚合氯化鋁 未干燥的形態,有不用稀釋,裝卸使用方便,價格相對便宜的優點,缺點是運輸需要罐車,單位運輸成本增 加(每噸固體相當于2-3噸液體)
b、固體聚合氯化鋁 干燥后的形態,有運輸方便的優點,不需要罐車,缺點是使用時還需要稀釋,增加工作強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