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德國慕尼黑,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的聚光燈投向bauma 2025展會。中國軍團以500余家展商的規模強勢登場,山河智能攜12款新品在內的25款設備重磅亮相,電動化占比近半。從零排放的微型挖掘機到智能化的高空作業平臺再到定制化的樁工設備,山河智能以前沿技術實力回應全球市場的期待,彰顯中國制造的創新勢能。
展會現場,山河智能董事長付向東接受第一工程機械網專訪,以深邃的行業洞察解析中國工程機械的進階邏輯。
綠色技術革新:領跑全球電動化賽道
走進山河智能展區,電動化設備的矩陣尤為矚目——SWE10FE、SWE20FE微型電動挖掘機以零排放特性瞄準城市施工痛點;24噸級SWE240FE通過能效升級適配大型工程需求;SWA18JE-P純電動越野曲臂式高空作業平臺則以四驅系統與長續航能力,詮釋綠色施工的無限可能。
“中國在電池、電驅、電控三大領域已實現領先,這是電動化賽道的核心優勢。”
付向東的自信源于技術積淀。當前,山河智能在中小型挖掘機領域已形成系列化電動產品,性能可比肩歐美品牌,且成本優勢顯著,印證了“中國智造”在全球綠色賽道彎道超車的可能。
然而,綠色化遠非簡單的技術替代。面對歐洲市場對全生命周期減碳的嚴苛要求,付向東闡釋了山河智能更具縱深的戰略:根據產品使用場景分步推進電動化,同時優化傳統燃油設備,采用低排放、高效率的發動機技術。“山河智能在電動化和傳統燃油領域均擁有技術儲備,我們將結合歐洲政策動態與技術趨勢,制定分階段推進計劃。”付向東補充道。
型礦山裝備困局:技術代差與破局邏輯
本屆展會,中國品牌參展規模空前,產品亮點突出。優秀的準備與推介方式,體現了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影響力的增強,這也是中國國力綜合提升的縮影。但同時參展策略也呈現出顯著的特點——中小型設備占據主流。而國際巨頭展區陳列的百噸級礦用卡車、巨型液壓鏟等裝備,則無聲標注著行業競爭的制高點。對此,付向東的解讀兼具務實與遠見:“德國寶馬展聚焦歐洲市場需求,而歐洲并非全球礦業核心區,這決定了參展設備的類型分布。”
表象之下,暗藏產業升級的深層命題。“在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高端礦山,國際巨頭的設備仍占據主導地位。”付向東剖析痛點主要源于兩方面:一是國產大型設備在極端工況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仍需提升;二是大功率密度核心部件(如發動機、液壓系統)的自主化水平,仍是制約瓶頸。“這些領域既需要技術沉淀,更依賴應用場景的持續驗證。
”盡管挑戰重重,付向東對中國裝備的未來充滿信心:“只要給予實際應用場景和2~3輪技術迭代,國產大型設備完全有望對標國際頂尖水平。”這一判斷的背后,是中國裝備制造業近年來在核心技術攻關上的加速布局。付向東的信心,既源于對技術路徑的清晰認知,亦折射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從“跟隨”到“并跑”的轉型決心。
全球戰略升維:從市場滲透到生態構建
“歐洲市場不是靠低價競爭,而是靠品質與服務‘長跑’。”付向東的這句話,濃縮了山河智能20年國際化征程的精髓。自2004年首批挖掘機出口歐洲,到2025年以25款設備登陸寶馬展,這家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邏輯愈發清晰。
產品定制化是叩開歐洲市場的第一把鑰匙。針對嚴苛的歐五排放標準,山河智能曾創下3個月完成產品升級的“中國速度”;針對基建需求開發的PRO系列旋挖鉆機,以13~24米的工作深度覆蓋能力,成為歐洲承包商的首選工具之一。
服務本地化則構建了護城河——20余個海外子公司、三級備件保障網絡、12家培訓中心,共同支撐起“24小時響應”的服務承諾”;比利時總部基地集研發驗證、倉儲物流、技術演示于一體,形成“需求洞察-快速研發-屬地交付”的閉環生態。
如今,山河智能在歐洲擁有超150家合作伙伴,高空作業平臺、電動挖掘機等品類通過“設備+智能服務”打包方案持續提升附加值。對于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付向東的策略更顯靈活:“通過本地化團隊建設與多元合作模式逐步滲透,但核心仍是聚焦優勢領域,側重于專而精,拒絕‘大而全’的盲目擴張。”
從2007年首秀寶馬展的“驚艷亮相”,到如今以綠色化、智能化引領行業議題,山河智能的20年進階之路,見證了中國制造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技術創新沒有捷徑,但中國裝備的潛力毋庸置疑。”付向東的篤定,與慕尼黑晴空下的“山河綠”共振——在堅守長期主義的道路上,世界舞臺終將為中國品牌留出更多席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