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體制的根本性改革是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轉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改革要求企業在管理思想、管理組織、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有相應的轉變,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企業能否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能否為社會提供質量高、造價低的產品,能否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關鍵在于有無低廉的成本。可見,成本管理是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價值工程是成本控制的最佳方法。
一、成本的經濟性質
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可知,商品的價值是由商品中的物化勞動的價值、勞動者為自己勞動的價值及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價值組成,其中,物化勞動價值加勞動者為自己勞動的價值為生產成本,它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成本是補償生產消耗的尺度
在經濟活動中為了保證再生產的不斷進行,就要把生產中所消耗的固定資金、材料資金和貨幣資金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這樣成本就能客觀地反映所消耗價值的補償尺度,并在此基礎上計算盈利,企業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能有盈利。
2.成本是制定價格的重要依據
商品的生產過程既是活勞動和物質的消耗過程,又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形成過程,在產品價值難以直接精確計算的情況下,成本為產品制定價值提供了近似的依據,成本即是價格的最低限。
3.成本是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實行經濟核算的工具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一些重大問題決策,都要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其中決策方案的經濟效果則是技術經濟分析的重點。企業的產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企業各個方面活動的經濟效果。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材料物資消耗的多少、設備利用的好壞、資金周轉的快慢等,都能在成本上反映出來,可見,產品成本是考察和分析決策方案的經濟效果的重要指標,是實行經濟核算的工具。
二、施工項目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就是指在項目成本的形成過程中,對生產經營所消耗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費用開支,進行指導、監督、調節和限制,及時糾正將要發生和已經發生的偏差,把各項生產費用控制在計劃成本的范圍之內,以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降低項目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科學地做好成本控制應遵循以下幾條成本控制原則:
(一)開源與節流相結合的原則
即在生產活動中每發生一筆金額較大的成本費用,都要查一查有無與其相對應的預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經常性的分部分項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也要進行實際成本與預算收入的對比分析,以便從中探索成本節超的原因,糾正項目成本的不利偏差。
(二)全面控制原則
項目成本的全面控制又分項目成本的全員控制和項目成本的全過程控制。因為項目成本涉及到項目組織中的各個部門、單位和班組的工作業績,與每個職工有著切身利益的關系,項目成本的高低需要大家共同關心,施工項目成本管理、控制也需要項目建設者群策群力,僅靠項目經理和專業成本管理人員及少數人的努力是無法收到預期效果的,所以它是個全員控制的過程,它的系統的實質內容包括各部門、各單位的責任網絡和班組經濟核算等,要求做到人人有責人人都參與。又因為項目成本的發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成本控制的工作要隨著項目施工進展的各個階段連續進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時緊時松,要使施工項目始終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所以它又是個全過程控制。
(三)中間控制原則
中間控制原則即是動態控制原則,它是把成本的重點放在施工項目各主要施工段上,及時發現偏差及時糾正偏差,是在生產過程中的動態控制。
(四)目標管理原則
目標管理是貫徹執行計劃的一種方法,它把成本控制計劃的方針、任務、目的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進一步的具體要求,并分別落實到執行計劃的部門、單位和個人。目標管理的內容包括:目標的設定和分解,目標的責任到位和執行,檢查目標的執行結果,評價目標和修正目標,形成目標管理的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循環。
(五)節約原則
成本的主要組成說明人力、物力、財力是成本的主要消耗,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項最主要的基本原則。執行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嚴格執行成本開支范圍、費用開支標準和有關財務制度,對各項成本費用的支出進行限制和監督;二是提高施工項目的科學管理水平,優化施工方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財、物的消耗;三是采取預防成本失控的技術組織措施,制止可能發生的浪費。只有做到以上三點,成本目標才能得于實現。
(六)例外管理原則
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有一些不經常出現的問題,這些 例外 的問題,往往是關鍵性問題,對成本目標的順利完成影響很大,需進行重點檢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應的積極措施加以糾正。
(七)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項目經理、技術人員、業務管理人員以及各單位和生產班組都負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責任,同時還享有成本控制的權力。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就是在規定的權力范圍內如何開支,開支多少,同時對各部門、各單位、各班組在成本控制中的業績進行定期的檢查和考證,并與工資分配緊密掛鉤,實行有獎有罰,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實現對成本的控制。
中的業績進行定期的檢查和考證,并與工資分配緊密掛鉤,實行有獎有罰,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實現對成本的控制。
三、用價值工程控制施工項目成本
在眾多的項目成本控制方法中,價值工程是一種貫穿于整個施工項目各個環節的系統控制方法。價值工程是一門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現代化管理科學,它主要是以功能分析為中心,使產品達到適當的價值,用最低的成本來實現其必要功能的一項有組織的活動。在價值工程中,價值=產品效用/生產成本,在這里也可以看出生產成本是相對于產品效用和價值的。
在經濟活動中,我們知道用戶購買產品,并不是購買產品的本身,而購買它所具有的必要功能。如果功能過高、過全,必然會導致成本費用的提高,而超過必要功能的部分用戶并不需要,這就會造成功能過剩;反之,又會造成功能不足。用價值工程進行生產成本的控制就能避免功能過剩和功能不足的現象。如何實現價值工程對施工項目成本的控制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對工程設計進行價值分析
由于價值工程擴大了成本控制的工作范圍,涉及到控制項目的壽命周期費用,所以要對工程設計的技術經濟的合理性、科學性及工程價值進行仔細地分析、研究,探索各施工階段有無改進的可能性,分析功能與成本的關系,提高項目的價值系數;同時通過價值分析來發現并消除工程設計中的不必要的功能,達到降低成本、降低投資的目的。
(二)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節約材料、設備的投資
我國長期以來,從學校教育開始,就把質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分成兩學科,把提高質量看成是技術部門的職責,把降低成本則看成是財務部門的職責。在實際工作中,技術部門為提高質量往往不惜工本,而財務部門為了降低成本又很少考慮保證質量的需要。但價值工程就要在有組織的活動中首先保證產品的質量,在此基礎上充分應用成本控制的節約原則,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在各施工段的施工過程中減少材料的發生,降低設備的投資,以達到降低施工項目成本的目的。這一步是建立在功能分析的基礎上的,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保證質量與材料節約的度 ,使產量與質量、質量與成本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統一。
(三)提高組織、管理人員的素質,改善內部組織管理
價值工程既是一項有組織的活動,管理人員的素質是很重要的。價值工程的全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由人來實施和控制的,所以必須有一個高素質的組織系統,這個系統要由各種高水平的不同專業人員,如施工技術、質量安全、施工、材料供應、財務成本等方面的人員組成,發揮集體力量,利用集體智慧來進行,把質量管理溶合于價值工程的管理中,方能達到預定的目標。而沒有一個高素質的管理機構就不能自如地應用價值工程來控制項目成本,無論哪一層管理不到位,都可能會使某部分的成本失控,也就實現不了價值工程對項目成本的控制。
結束語:
價值工程是一項復雜的、技術性高的管理活動,它是把技術與經濟結合起來的管理技術,需要多方面的業務知識和技術數據,涉及到許多技術部門和經濟部門,因此,在價值工程的應用過程中,我們必須按照系統工程的要求,把有關部門組織起來,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用最低的成本來實現它必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