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預拌混凝土質量控制
(1)選擇水化熱大、早期強度高的硅酸鹽水泥代替礦渣硅酸鹽水泥;選擇硬度高、顆粒級配優良的石子,盡量使石子熱膨脹系數和砂漿膨脹系數接近,避免因空隙和裂紋等影響混凝土強度。
(2)將混凝土水灰比設計為0.51,減少攪拌水的用量,減小坍落度,增加水化熱,縮短達到臨界強度的時間,提高混凝土抗凍性。
(3)據太原地區冬季氣侯情況和本工程特點,選用無氯鹽、無尿素、減水、早強、低堿型防凍劑,通過對比選擇thd-15 復合型防凍劑,該產品具有防凍、早強、減水作用,可使混凝土攪拌時間延長至常 溫的1.5倍。
(4)對混凝土拌合物,如水、砂、石等在攪拌前進行加熱,以保證混凝土在攪拌后,出機溫度不低于25℃。
(5)混凝土運輸罐車裝入混凝土前,先用熱水暖熱,混凝土罐外用毛氈包裹,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熱損失。通過采取以上控制措施,混凝土運至現場后,實測出罐溫度均在12℃以上。
02、澆筑質量控制
鋼筋及模板驗收合格、現場清理干凈后,及時與攪拌站聯系,盡量避免等待澆筑時間,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熱量損失,保證混凝土入模溫度不低于5℃,具體措施如下。
(1)混凝土澆筑前,技術負責人預先查詢天氣情況,遇特殊惡劣天氣應調整澆筑時間,避免在寒流或大風、大雪天澆筑混凝土。
(2)混凝土澆筑安排在10:00~14:00 進行。
(3)樓蓋及屋蓋梁板同時澆筑,采用從一端開始向另一端的“趕漿法”澆筑。增加操作人員(為常溫操作人員的1.5倍),盡量縮短操作時間,提高效率,減少混凝土攤鋪時的熱量損失。
(4)混凝土澆筑前,應保證梁板內無冰雪凍塊,若發現冰雪凍塊,須使其融化并清除。
(5)各樓座搭設保溫棚,棚內安放煤炭火爐,以保證混凝土從澆筑到初期養護環境溫度在5℃以上,具體做法為,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前,用毛氈將所有外側模板連同斜撐鋼管架一并圍裹保溫。澆筑完成收面后即加蓋塑料薄膜,并覆蓋2層毛氈,厚度不小于5cm,最后蓋彩條布保溫;豎向結構墻、柱保溫除直接在模板外掛草簾保溫外,利用外腳手架安全網加彩條布擋風,墻體澆筑連續施工,間隔時間不超過 2h,不留或少留施工縫;樓蓋混凝土澆筑前,封閉整個地下室,地上結構利用外腳手架安全網加彩條布圍擋,室內生煤炭火爐,保證板底不受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