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東海市監所充分發揮機構改革后的職能優勢,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推動生產領域與流通領域產商品質量監督的有效銜接,通過強化產商品質量監管力度,進一步提升了產商品質量監管水平,助推“質量強市”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2020年質量領域工作落實情況
(一)重視質量文化
云東海市監所高度重視質量文化,積極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食品安全宣傳周、質量月、平安創建等宣傳活動共30余場,現場為群眾宣傳質量相關法律法規及維權知識。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配合區市監局對重點企業進行“質量義診”,對企業存在的管理短板、生產、質量管理的重點、難點進行對照“診斷”,查找問題。根據診斷結果,向企業提供改進的方法與路徑建議,形成診斷及改進建議報告。發動轄區內9家企業申報“2020年佛山市細分行業龍頭企業”,4家企業申報“2020年佛山市制造業隱形冠軍企業”。佛山市金銀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報三水區政府質量獎。
(二)維護質量安全
2020年,我所擴大監測范圍,通過“2020年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電線電纜和防爆電氣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等專項檢查,在轄區范圍內進一步加大對質量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檢查強制性認證企業7家次、檢驗檢測機構18家次、監督檢查認證活動1次,對取消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產品的事后監管14家次。檢查流通領域各類重點產品銷售單位150家次,查處質量不合格產品案5宗,其中4宗已結案,另有1宗正在立案調查中。
二、質量監管領域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率偏高,不合格產品集中在五金配件及日用品上,部分企業多次出現質量抽檢不合格現象。
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涉及企業以小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為主,質量管理水平整體不高,產品質量管控能力普遍不強。二是基層監管力量和執法力度有待加強。
(二)企業不重視質量體系的運行及維護,參加質量培訓會議及組織專家現場診斷的熱情度不高,質量文化理念推廣到企業存在一定的困難。
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企業為應付認證和驗收所建立的質量文化管理體系,不符合企業實際,不被員工所認同,推行困難。二是企業以追求經濟效益為先,不能充分認識到產品/服務質量和質量管理對企業持續盈利的重要性,或認識到位了,但方法不得當。
三、加強質量監管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強監管,提升基層質量綜合治理能力
面對監管任務繁重與監管力量薄弱的突出矛盾,為有效調動各方資源共同參與,切實加強監管力量,我所采用網格化質量監管體系,“屬地監管、網格歸責、責任到人、依法行政、全域統籌、強化效能”的原則,促進市場監管機構一體化整合,緩解監管能力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監管效率和基層質量治理能力。
加強培訓,質監領域監管責任大,任務重,基層人員專業性不足,嚴重制約了監管體系的發展。舉辦培訓班,組織多種多樣的培訓交流、參觀學習活動,提升基層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監管能力迫在眉睫。
強化協作,做好與社區之間的溝通協作,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使網格化日常巡查與執法辦案有機結合,達到良好的監管、執法效果,同時發揮行業協會、社會群眾對企業及巡查、執法人員的監督作用,形成企業守法經營、政府部門合理作為、安全隱患及時排除的社會共治局面。
推進質量體系建設,加強產品質量失信信息的收集整理,探索建立質量失信產品信息公示機制,將相關違法違規企業納入質量誠信“黑名單”,健全信用約束機制,實施企業信用信息統一歸集、依法公示、聯合懲戒、社會監督。在市場準入、信用監管等方面依法依規使用相關企業獎懲名單,形成激勵守信、懲戒失信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重幫扶,為企業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轄區內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對質量提升方面的服務有強烈的需求,為滿足企業的質量服務需求,區市監局通過購買第三方專業機構服務,組織開展“千企上門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市場監管部門職能作用,綜合運用質量、標準、品牌、計量、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等專業手段,對企業開展精準服務,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助推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組織企業參加多種形式的質量培訓班,引導企業樹立先進質量管理理念,掌握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推動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管理,增強企業質量管理人員的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助推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組織專家力量對中小企業進行“上門義診”,堅持問題導向,做到精準把脈、精準開方、對癥下藥,為提升企業產品質量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質監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應統籌協調,調動各部門力量,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政府需加大重視力度,加強對質量工作的支持和引導,在資金、政策、宣傳等各方面對質量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勇于探索新方法、新模式、不斷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