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引擎”。為對我市項目提供精準高效的服務、實施科學規范的事中事后監管,解決數據共享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項目重復調度等問題,威海市發展改革委構建了全市統一的投資項目管理平臺,實現項目全周期管理。
全面整合投資項目信息,覆蓋項目管理全周期。目前我市將重大項目管理服務平臺作為調度和管理全市投資項目信息的唯一平臺,與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完全對接,做到全市所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全覆蓋,實現項目儲備、立項、報批、開工建設、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全周期管理,對分布在各個部門的項目審批、投資計劃、月度進展、事中事后監管等信息全面整合,已建立市級重點項目、市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市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市城建重點工程等50多個項目子庫,為各級領導、各行業部門、項目單位提供數據支持和服務,有力解決了投資項目的“信息孤島”問題。2023年納入平臺調度的項目達4000多個,總投資超過1.5萬億元。
利用大數據手段,強化項目分類預警機制。以平臺為載體,以項目單位直報為主要方式,建立市、區市、鎮街、項目單位四級聯動機制,覆蓋全市立項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所有項目,實施項目進展及問題按月申報。通過大數據分析建立“紅黃燈預警”機制,設置14類紅燈預警指標和10類黃燈預警指標,對預警信息的核實辦理情況采取“藍、黃、橙、紅”四色亮牌督辦,并通過app彈窗、手機短信、山東通消息框等三種模式進行提示,分包領導和人員能夠第一時間了解項目進展和預警原因,更快地給出措施,實現項目建設從“被動查詢”為“主動提醒”的轉變。今年以來,已對重點項目發出黃燈預警255項,紅燈預警743項,已跟蹤核實問題526項,通過強化對黃燈、紅燈項目的調度頻次及問題督促整改,全力推動項目快開工、快建成、快達效。
壓減項目調度頻次,為企業和基層減負。平臺上線后,實現了政府部門間項目信息共享共用,同時利用可視化手段替代實地檢查,減少各級政府部門對企業的調度,減輕企業負擔。另外,在各類重點項目的謀劃儲備工作中,各級各部門利用平臺可精準快速篩選出符合條件的項目,既保證了項目謀劃儲備的針對性,又減輕了基層工作壓力。同時,平臺堅持“項目單位直報、鄉鎮街道初審、區市終審”的調度方式,統一調度各個項目子庫,動態更新項目開竣工時間、當月投資完成情況等,市直有關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各區市、鄉鎮街道利用項目子庫實現對項目信息的共享共用,做到“一次填報、各級共享”。